上一期重影及其解决方案(上)中,我们介绍了HUD重影产生的原理,以及常规的解决方法——在风挡中运用楔形PVB膜。除了楔形PVB膜,本期我们将介绍一些其他能解决重影问题的技术路径。
一种消除重影的技术路线为利用光的偏振特性,调控光线入射到挡风玻璃后反射的偏振态,来减弱或者消除重影。为了更好地理解该技术路线,我们可以先了解两个概念:光的偏振态和布鲁斯特角。
偏振光与布鲁斯特角
光具有偏振态,自然状态的光(如太阳光)处在随机偏振态,当随机偏振光从一个均匀介质(如空气)传播到另一个均匀介质(如挡风玻璃)时,在两者的表面,一部分光会发生折射,而另一部分光则会发生反射。以光线入射面为基准,把所有不同偏振方向的光进行分解,可以得到与入射平面平行的和与入射平面垂直的光[1]。学界将前者称为P光(P为德语parallel的缩写),后者为S光(S为德语单词senkrecht的缩写,译为perpendicular),图(1)展示了P光和S光在此光学系统中的定义。
当偏振光从空气入射玻璃时,会在玻璃表面发生反射,图(2)描述了P光和S光在空气-玻璃界面中的反射率[2]。可以看出,在该界面上,S光反射率相较P光较高,即当光线从空气入射到风挡时,反射光线主要为S光。
在光从空气到玻璃的表面以57度左右(假设玻璃折射率n=1.5)的角度入射时,P光的反射率为0,这个角度即为布鲁斯特角[3]。当随机偏振光以布鲁斯特角从空气入射玻璃,P光的反射率最低,几乎等同于不参与反射[3]。利用P光在布鲁斯特角下反射率为0的特点,可以进行HUD中重影的减弱或消除。
上文提到,虽然P光反射率为0,S光依旧会在挡风玻璃前后两个表面进行反射,使人眼接收到两个虚像。所以单凭布鲁斯特角并不能解决重影问题。
为了实现无重影投射,我们可以在光学系统中使用一种产生P光的光机,对于整个光学系统来说,由光机产生的线偏光将全部以P光的偏振态射入挡风玻璃。基于P光在空气至玻璃界面的弱反射性[3],以布鲁斯特角入射的P光光线在第一层玻璃无反射,仅有折射;折射的光线会产生P光以及S光,该组合到第二层玻璃的表面会发生反射以及折射,此时少部分的光会经由反射最终到达人眼。因此,通过P光光机以及布鲁斯特角的配合,可以实现重影的消除。
透明纳米膜
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,为了提高虚像亮度,可在使用P光光机且布鲁斯特角入射的前提下,于挡风玻璃内添加一层P光反射膜,可将折射进入玻璃的P光在反射膜处反射,从而提供无重影的虚像。该反射膜一般由多层结构组成,呈现高透明度以及对P光的较高的反射率,业界有称之为透明纳米膜。此外,该膜有时也会在布鲁斯特角左右的一定入射角度内单独使用,或者配合楔形膜进行使用[4]。
如上文介绍,使用偏振方法消除重影需使用P光光机、布鲁斯特角、甚至P光反射膜,所以该系统对于入射角度的要求较为苛刻,较难满足不同车型以及挡风玻璃的设计需求,同时该方法也增加了HUD的设计复杂度和成本。此外,当入射角度在以布鲁斯特角为基准、上下一定范围浮动时,P光反射像的亮度会小于原像的1%,也就是说成像亮度也可能会受到影响[4]。
Parallel Vector(PV)重影消除技术
不同于上期介绍的楔形PVB膜方案及本文的偏振方案,睿维视发明了平行矢量PV技术,该技术可通过对核心光学器件自由曲面以及光学系统的设计,无需使用楔形膜或者偏振光,即可实现重影的消除。PV技术已经过4年的开发认证,可适配不同厚度和倾斜角度的风挡玻璃,不同的入射角度,不同的虚像距离VID,以及不同类型的光机(TFT、DLP、LCoS、LBS),已有多个量产项目上搭载了该技术。
#参考来源:
[1]Goldstein, D. H. (2017). "Polarized light". CRC press.
[2]Ewart,P. (2019). "Reflection at dielectric surfaces and boundaries. In Optics: The science of light". Morgan & Claypool Publishers.
[3]Brewster,David. (1815). "On the laws which regulate the polarisation of light by reflexion from transparent bodies".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. 105: 125–159.
[4]Van Derlofske, J., Pankratz, S., & Franey, E. (2020). "New film technologies to address limitations in vehicle display ecosystems".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Display, 28(12), 917-925.